给爱犬洗一次澡100多元;为猫咪买猫舍花费上千元……近年来,宠物消费直线上升。有人自己节衣缩食,为宠物却舍得“一掷千金”。连日来,记者对我市宠物消费市场、饲养宠物的市民及业内人士进行采访,揭示“宠物消费热”背后的原因。(《太原晚报》2月28日)
“它经济”风头正劲,如此蓝海,潜力巨大。然而,宠物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行业约束,更需要及时规范,有效监管,助力其长远发展。
宠物市场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。正如本报在我市的宠物调查,宠物主们平均每年花在宠物身上的开销少则数千元,多则上万元。宠物主将宠物当作家庭成员对待,“萌宠圈”金句:“再穷也不能穷‘毛孩子’”,可见一斑。
宠物经济的崛起,顺势带动了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,宠物食品、医疗、服务行业等快速发展。衍生出的精细化服务,带动了创业及就业机会,催生了新职业。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职业中,“宠物健康护理员”颇为引人瞩目。前不久,有人春节回家过年,宠物无人看管,“上门铲屎官”亲自上门服务的新闻成为趣闻。可见,宠物市场火爆,机遇应运而生。
随着宠物衣食住行逐步“拟人化”,消费市场热度持续的背后,也暴露了一些问题。因生活工作压力大、精神陪伴而去饲养宠物,那么,当人的境遇发生改变,不再需要宠物陪伴时,就会出现宠物弃养等情况。在宠物医疗方面,有的宠物医生缺乏系统培训,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良性发展。面对琳琅满目的宠物用品,爱宠人士需要理性消费,不攀比,不过度。目前,相关服务行业良莠不齐、宠物弃养等行为缺乏监管等,仍是短板。
国内尚未形成专门针对宠物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。应当从保护宠物、明确宠物主责任和义务、宠物主消费维权、制定行业标准、加大有效监管等方面着手,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,让宠物之爱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