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太原新闻网 >> 今日热评

“候鸟式”养老须用心筑巢

来源:太原晚报 作者:汪昌莲 2023年02月22日 08:52

  近年来,海南一些社区、康养公寓“候鸟型”特征日益明显。在康养等需求推动下,越来越多的“候鸟老人”来到海南过冬。随着新型的“候鸟式”养老方式兴起,各方开始探索和规划,更好满足老人需求。(2月21日《工人日报》)

  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老观念的更新,“候鸟老人”越来越多。他们会随着季节变化,选择环境气候更适宜的地方进行旅居养老,即“候鸟式”养老方式。我国幅员辽阔,可以提供多样的栖息地,对于老人而言,冬天与春天之间可能只差了一张高铁票。未来,“候鸟式”养老或将成为一种趋势。为此,多地正在谋划打造旅居式养老基地,发展旅居养老产业,更好满足流动银发族的需求,进一步挖掘“候鸟经济”潜力。

  在支持“候鸟式”养老方面,海南显然先行了一步。近年来,海南一些社区、康养公寓“候鸟型”特征日益明显。为了满足“候鸟老人”的生活及养老需求,机构、社区、街道等都在调整配套设施,并增加各种针对性的服务。海口市有不少长者食堂,以往主要面向辖区里的生活困难老人开放。现在,这些食堂也成了“候鸟老人”用餐和活动的场所。今年以来,来到诺德丽湖半岛社区进行养老的“候鸟老人”占比达到80%以上,三亚海棠湾养生谷服务公寓达到60%以上。

  “候鸟式”养老,既要让老人闲得下来,又要让老人过得充实。一方面,老人的晚年生活,也要自己做主,要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,选择养老方式,而并非只围着儿女转。决定“候鸟式”养老,就需要以积极的心态“入乡随俗”,主动融入周边环境,培养一些新的兴趣,让生活充实起来。同时要积极参与社区的老年活动,常与街坊邻里交流,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另一方面,子女们要从细节入手,关心父母,帮助父母融进新生活,真正理解父母的需求。陪伴是最好的孝心,对于“候鸟父母”,子女要多做“候鸟”,了解和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,帮助父母化解不利于身心的不良情绪。

  支持“候鸟式”养老,还须栖息地用心“筑巢”。首先,应将“候鸟老人”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,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外来老年常住人口的公共养老服务模式,以社区为平台,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,为“候鸟老人”提供助餐、助洁、助浴、助医等多种服务。尽早推进养老、医疗保险全国联网,在异地间搭建更多对接平台,简化异地办事手续,免除“候鸟老人”在他乡养老难、看病难等后顾之忧。再者,开展亲情牵手活动,鼓励志愿者群体与老人“结对子”,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。注重邻里互助,有效整合社会爱心资源,将护理员、志愿者、子女三方有机融合,逐步打造以“亲情服务”为基调,以“快乐养老”为目标的新型养老模式,让“候鸟老人”成为城市“快乐老人”。

(责编:张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