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路上堆积的垃圾没了,清爽多了!”附近新建小区陆续有人装修,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随处可见,小街巷交通拥堵、环境脏乱差。连日来,学府街道晋阳街社区全员出动,针对背街小巷展开“三清”“五治”专项整治,打响兔年“为民办实事、市容整治”的第一枪,居民看到了明显效果。(《太原晚报》2月13日)
背街小巷是“城市之窗”,承载着百姓市井生活,需要城市管理者以“绣花功夫”治理。城市化进程总是在“检修”中调整,“成长的烦恼”与“发展的阵痛”并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部分背街小巷道路破损、环境卫生差、车辆乱停乱放,成为城市建设和治理中的短板。因此,对症下药整治背街小巷,扮靓居民家园,就成了摆在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。
背街小巷治理得好不好,不仅关乎百姓的幸福指数,也事关城市的文明指数。然而,背街小巷提质达标工作,存在数量多、基础差、难度大等诸多实际困难。如何让背街小巷提质?学府街道晋阳街社区全员出动,针对背街小巷展开“三清”“五治”专项整治,清理垃圾堆30处,清运垃圾40车,清除小广告50多处,清理公路障碍物20多处……一系列的综合整治,让这里旧貌换新颜。可以说,开展“三清”“五治”,是我市提质背街小巷、提升城市颜值的一个缩影,也是上下联动、齐心协力的具体体现,更是“建制”与“抓总”双管齐下、“治标”与“攻坚”齐头并进的指向。
下足“绣花”功夫,让城区环境治理的和谐鼓点融入街头巷尾的日常生活节奏中。首先,出实招,见实效,充分发挥街道、社区主体作用,突出网格化管理。比如,对于一个人员复杂的城中村,突击整治后如果没有长效机制来保障,各种脏乱差很快就会死灰复燃。可成立由社区网格员、党员志愿者、城管协管员、共享单车经营单位巡查员、居民义工等人员组成的巡查义工队,对日常不文明行为巡查劝导,常态化保障背街小巷“颜值在线”。其次,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细节上,做到不错过、不放过、不敷衍;做到责任全覆盖,管理无漏洞,整治无死角。尤其对市民反映强烈的车辆乱停、广告乱贴、垃圾乱堆、噪声扰民等问题,都要放在心上,立行立改,让城市文明时刻“保鲜”。
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没有休止符,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。要让基层成“主体”,让市民成“主人”,走好环境治理“关键棋”,把背街小巷打造成“风情”巷陌,才能美了城区惠了居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