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 : 太原新闻网 >> 今日热评

文明微评|争当节约先行者

来源:太原晚报 作者:梁云祥 2022年12月14日 08:06

  “这个矿泉水瓶不要扔,可以放小米,不生虫”“这个盒子留着吧,可以收纳一些小物件”……伴随着我市创城工作的深入,“反对浪费、崇尚节约”逐渐成为城市新风尚,被年轻人所追捧。(《太原晚报》12月13日)

 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是取得成功的基础,大到一个国家,小到一个家庭,莫不如此。香港一位富豪不小心将一枚硬币掉在了阴沟里,他便俯身去捡,花了好大力气才捡回来。事后有人向他问起此事,他说:“若我不去捡硬币,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,钱可以拿去使用,但不能浪费。”

  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,崇尚节约的优秀传统原本就根植在我们的文化和血液中。生活条件好了,但我们不能丢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。也许在有些人看来,现在物质丰富了,节约的传统没有那么重要了。于是,出现了“不以浪费为耻只以消费为荣”的畸形消费观。农作物的“卖相”不好看,会被扔掉;食品购买太多,来不及吃掉怕变质了,也会被扔掉。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,造成了巨大浪费,后果严重。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”,任何时候,我们都应该具有忧患意识,都应该居安思危。

  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。节约是文明,节约是美德,节约是品质,节约是责任。哪怕我们的物质生活再丰厚,都不能忘记根本,丢失崇朴尚俭的良好风气。我们需要丰富的物质生活,但更应该养成节约的习惯、勤俭的品质,更应该承担起节约资源、杜绝浪费的责任,把节约意识落实到每一个生活细节。推行节约是一个过程,有的可以通过内化于心转化为一种自觉行动,有一些一开始则需要用制度来加以约束。目前我市许多单位把勤俭节约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,一种崇高的精神,一种良好的教养,制定各种规章制度,把各种节约行为纳入到考核范围中去,让这些细节成为白纸黑字的紧箍咒。当制度深入人心,节约最终也能够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,成为一种社会风尚。

(责编:范婉璐)